信息来源:www.zyhl.com 更新时间:2013-08-28 12:51 浏览次数:4020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支付宝昨日午间突然发出这样一则声明。
上月,银联提出非金融机构线下收单业务必须通过银联通道进行。
支付宝那份态度强硬的声明被看做将和银联的矛盾公开化,同时也将舆论火力集体指向了后者。但支付宝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去年3月,支付宝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引入整合刷卡与货单信息管理功能的支付宝POS终端设备。运营一年多来,线下POS业务在支付宝整体业务中占比仍然很小。
据接近银联的支付行业人士透露,支付宝停止POS业务不仅是因为银联施压。“以后的线下交易,POS不一定是主流,支付宝停止线下POS业务,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涉及到自身方案的调整。”一位支付行业人士称。
因此,在银联欲收编的大背景下,支付宝此时停掉POS业务,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有媒体点评银联此次发文系“动真格”,令第三方支付欲实现线上对线下的进攻就此遇挫。但在支付行业人士看来,银联“收编”的想法同样很难实现。
支付领域“三方角力”
上月,银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与此前“收编”议案不同的是,此次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编”时间表,明确要求在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届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交易结算需接入银行,而不能和银行直联。
对于“收编”第三方支付的原因,银联在文件中称:“在多头连接方式下,非金机构普遍绕开银联网络,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开展业务,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成员银行的利益。”
不过,在外界看来,收编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之争,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相互博弈。
银联成立于2002年,是向商业银行提供跨行交易清算、方便银行卡支付的银行卡组织,主要收入来源是通道费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后,银联的盈利模式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银联作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本身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旗下银联商务、银联在线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竞争。银联的优势在于线下POS收单、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第三方支付公司优势在于线上支付领域。
据数据显示,2012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6%、20.9%和11.9%的市场份额占据网络支付市场前三位。
银行与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样存在博弈。如果第三方支付全部接入银联,银联将一家独大、掌握谈判话语权,因此银行在银联收编一事中表现并不积极;同时,又需要与这家银行卡组织保持良好关系。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也较为微妙,当前第三方支付为银行带来巨大交易量,掌握话语权,银行并不会单方面中止合作。
银联难以实现“收编”愿望
无论是从政策、开放趋势,还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角度,银联“收编”第三方支付都难以实现。
在政策上,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机构的央行2011年起已发放七波支付牌照,两百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名正言顺”;7月,央行7月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26条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外界解读这意味着央行默认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在收单业务中的与银联直联。但银联方面则认为,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是建立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这个基础之上的。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还对银联的地位提出质疑,指称其出台的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具备强制性。“出台文件只是银联单方面的想法。”一位支付行业人士点评。
如前文所述,与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高调不同,银行业此时都选择沉默和观望。据腾讯科技了解,银行对于银联该方案的态度并不积极。
“从银行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合作,第三方支付公司是银行的客户。现在银联等于在跟银行抢客户,银行怎么可能积极?”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公司CEO说。
据一位支付行业人士介绍,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合作非常深入,而不仅是一两项业务,因此涉及多项利益关系。银联要达成“收编”,需要与各家银行达成一致。“总行做大项目决策和审批,最后落地在分行。即使银行总行同意,分行也不一定能执行到位。”
此外,从支付行业特征来看,互联网与线下不同。“交换中心源于线下,POS机才需要交换中心。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点对点的,并不需要这个交换中心。技术进步了,时代变了,思维也需要改变。走垄断的道路是逆潮流而上。”上述支付公司CEO说。
例如,当前一些创新网上支付方式,如快捷支付,都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联手实现,走的是与银行直联的特殊通过。“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接入银联网络,这些创新技术上无法实现。”
银联并非首次出台此类文件。早在去年底,银联印发的《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简称17号文),提出逐步实现非金机构规范接入银联网络。该方案目前并无实质进展,意味着想要落实并不简单。
第三方支付不甘心成银联代理
虽然收编做法长期难以实现,但有支付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行业短期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银联的野心和地位,不排除一些银行和一些小的支付公司迫于压力,由直联改为接入银联网络。”
据悉,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线上、线下交易结算包括与银行直连、接入银联两种方式。在线上,以直连银行为主;在线下,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绝大部分业务都是接入银联的方式。如果接入银联网络,对他们线上、线下业务分别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家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腾讯科技算了这样一笔帐,称如果按照银联的规则,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成本将会增加百亿。
根据银联17号文:“据调研,在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
上述人士计算,如果按银联所指出的0.3%~0.55%下限0.3%计算,与支付公司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费率0.1%相比,多出0.2%。
按线下银联POS机刷卡费率1%来计算,根据按央行规定,每笔刷卡的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7:2:1”分成,银联获得的收益是0.1%。
银行新增收益0.2%与银联收益0.1%相加,共计新增收益约0.3%。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公司新增加的成本为0.3%。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预测2014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总交易额将达8万亿元,以此计算,付出的成本达到240多亿。
“第三方支付向商户收取的平均费率也就0.3%,如果新增0.3%的成本,支付公司要么亏损,要么提高向商户收取的费率。”上述支付公司人士说。
而如果面向商户的费率提高后,商户或将提高商品价格,无形之中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一位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与产生的成本相比,他担心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在银联模式下,相当于每家公司做银联的代理商。“一个行业,如果变成了代理商,就没有了发展前途,谁还愿意投入。”
编辑: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