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互联网 >> 互联网思维,最终沦为山炮的众多名词之一?

互联网思维,最终沦为山炮的众多名词之一?

从词汇属性来说,互联网思维,又会成为这个时代从时尚变成误读、最终沦为山炮的众多名词之一。它的立意至今也并非清楚,以至于这种不清晰的归述,让它一度高唱觥筹间,亦快速出现悼文悲鸣。

严格来说,正是因为这种归述的不确定性,让互联网思维称不上是具有导向性的概念,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型:有人“背书”,自然也有人有权“质疑”。这难免让互联网思维要么是黑锅帽子,要么单面贴金:背书者会说互联网思维万能,却忘了前面本应有本土式、个人化字样之后,并非每一个都高瞻宏伟;质疑者会不屑,却被它直接经营用户的创新行为快速消解,难免着急自己看不到端倪。

这种迷惑,从未有人解答:如今有质疑者尚未看清,也有只会背书者的广泛跟进,让互联网思维的词汇属性急剧被消解,当初的簇拥者就慌忙承认它不是个东西。这样看来,为了让以后的新名词不至于如此现实和扫兴,是有必要尝试解答的:审视互联网思维这一模式,与它红不红火、山不山炮无关;而在于它的出发点,是否先迎合市场,而不是雷同万千上的方法论。

互联网思维,是市场思维的一部分

与其围观互联网思维,应当首先思考,它到底是不是市场思维的一部分。这里的市场思维是指,评价互联网思维的好坏,是应当直接回归背书者与质疑者、互联网与传统企业共存一体的综合市场,在于其能否拿到合理的资源分配。这足以脱离词汇属性上毫无意义的争辩,反而关注它能否被市场快速接受,带来怎样的创造力。

很明显它是。互联网的开放性,逐步展现对传统经济施展破解力,创造了太多科技福利:用户体验、免费模式、快速响应服务等等构成了互联网思维,我们此时就在享受着它拿到的资源分配。

那既然互联网思维的破解力乃至颠覆效应存在,当它被揶揄,为何没有人出来站队?很简单,它只是观察市场的某种公众、行业原型,我们本应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它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若当我们把重点放在鼓吹原型或者三两个人的创造力上,这种原型就会出现泡沫般的窘况,庞复程度和解决办法远非个人、单一企业能及。

互联网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虾兵小将们忙着学习巨头,殊不知巨头应当比小将还要着急。互联网行业已发展多年,乃至移动互联才是今天的主角,我们为什么要此时才鼓吹互联网思维,这一本应是原型的产物呢?我认为答案是,巨头们也正在迎接新的市场:通过包装创造力的影响,让更多的传统企业进来,从而一齐往、或者有时间自己先往移动互联网端迈进。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也许只看到了前头,没看到目的地。这样看来,背书者似乎背的是老黄历,质疑者仍旧只观望却难行。最明显的期待也许是:与其背书抑或质疑,不如审视市场,多花点时间想想创造力;想想是否把本就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当成了三件套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苏一壹,科技品牌评论人;公众微信搜索“苏一壹”)

编辑:游侠    

版权所有 © 2009-2024 云南自由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昆明58同城|合作伙伴|法律政策|关于我们
滇ICP备2021008097号
服务地址:昆明万达南塔13层

手机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