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细数电商圈的七宗罪:说多了都是泪!

细数电商圈的七宗罪:说多了都是泪!

电商从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无数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商发财致富。然而,近年来电商似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目前电商的发展确实被流量、价格、审核等几个因素所制约。

细数<a href=电商圈的七宗罪" src="/UpLoadFiles/FromOtherSite/20170225085613_7764_636236097733953750.jpg" oldsrc="W020130805334771172032.jpg" style="max-width: 630px;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margin: auto; border-left: 0px; display: block; width: auto !important" />

  过度频繁的价格战,只能让消费者对这种单纯的电商大战越来越失去兴趣。去年还红火的8·15电商大战,到今年关注度却大不如前,当初万人空巷的网上抢货难现。当消费者理性的看待电商们所有的行为和噱头,那么,失去了冲动的购物,电商真的只是一个渠道。

  前几天写了篇文章《是时候对微信公众平台说再见了》,发布出去之后,很多人都说我在黑公众平台。你们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心里又在开始喷了:这屌丝作者肯定是个愤青丶loser,就知道开黑。有些时候,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该黑的还是得黑啊,就像现在浮躁的电商行业,不黑一下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几乎从它诞生的时候起,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就一直是个香饽饽,各大媒体丶自媒体以及关注这个行业的分析师观察家们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来为这个行业贡献内容,镁光灯下的行业达人们一次次的冲击着传统产业的大小厂长们的心理防线,一个接一个的造福神话正在挑逗着一颗颗躁动的心,繁荣的外衣之下,我们是否对这个行业的另一面缺乏思考?本文就作者观察到的系列乱象来跟大家谈谈这个行业的另一面。

  1丶平台商抢地盘,商家成筹码

  几乎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友情提示:是每年,不是每月),平台之间开战,然后就总有些平台就对自己的商家发封杀令。手法很简单,就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威逼利诱自己平台的商家不去参加竞争对手的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利用自身已经构建的行业优势来要挟商家按照自己的思路玩,阻击竞争对手(当然,对于这类事件,媒体们估计也都麻木了)。

  抛开法律层面的规则不谈,我们从商家的角度来看看这类事件。商家为什么要去平台开店?原因无非两点:第一,自建平台划不来;第二,就是想通过平台的高人气和流量优势多卖点货嘛(当然,前几年去线上卖货最重要的考虑还是线上成本低,不过这个优势现在基本已经荡然无存了)。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现行的背景下,多平台策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而平台间挟商家相互掐架,商家倒成了受害者,最苦恼的是受伤了你还不敢说(这就好比小学生被校长欺负了还不敢跟父母诉苦一样,谁让你在人家学校里念书呢?)。可惜的是,这种状况目前几乎没办法解决(除非行政手段的介入)。因为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的平台级电商正在而且最终一定会形成寡头局面,而只要寡头格局存在,平台之间的战争就不会停止,战争不停,作为筹码的商家也一定逃不掉被裹挟的命运。

  2丶代运营商鱼龙混杂,受伤的却总是甲方

  如果你是一个小工厂的老板,我估计你接到的最多的电话不是追债的就是TP商,代运营这个模式一直被业内所诟病,我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十个代孕九个坑,经常有朋友来找我推荐一些靠谱的TP商的时候我都直接告诉他,也许有靠谱的,但是我不认识(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有一个线下年流水2亿的品牌电商负责人过来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也是一样的)。当然,我不否认确实有一些有实力丶有良心的TP商尽心尽力的与商家沟通,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也帮助一部分商家成功走进了线上。

  但现在大部分的TP商都是在靠忽悠赚钱,几乎跟这两年风行起来的微博代运营一样,随便摘几个别人的案例就敢把自己吹上天。去年我见到一位石狮的童装厂的老板,跟他谈到电商的时候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开骂,原因是他被厦门的一家TP商忽悠,投了50万开了天猫,一年还没卖掉5万块钱的货。他告诉我,如果你去晋江丶石狮走一走,像他这样被骗的不在少数。

  这里我想到一个小段子:天堂门坏了,上帝要招标重修。印度人说:3千元就弄好,理由是材料费1千,人工费1千,我自己赚1千;来个德国人说:要6千元,材料费2千,人工2千,自己赚2千;最后中国人淡定地说:这个要9千元,3千给你,3千我的,剩下3千给那个印度人干。上帝拍案:中标!

  除了拿一些虚假案例忽悠之外,有不少TP商干的就是这个勾当,拿下合同之后再外包给其他公司或者一些学生(没错,确实就是学生),受伤的永远都是甲方。当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组建团队来做的时候,他说自己招人更苦,合适的人几乎招不到,他的一些朋友就上了这样的当(这里谈到招人的问题,接下来会说到)。

  我想这样的事情应该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会深有体会,作为电商人除了茶余饭后拿这些事调侃因不懂电商而受伤的老板之外,是不是应该要反思?作为平台商是不是还能为这个行业再多做点事情?

  3丶人才紧缺,南郭先生们趁火打劫

  由于行业爆发式的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呈高歌猛进的态势,而电商人才的培养又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就导致人才的供应一直跟不上行业的需求,因此缺人几乎成了整个行业的普遍困扰。

  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去一家电商公司干一年客服,之后跳槽就可以去应聘个运营的职位了,运营的职位干一年,你就可以再换家公司去当个店长了,店长再干一年再跳槽就可以应聘总监了。这虽然是个段子,但多多少少可以反应出这个行业的现状。

  除了感叹行业的超速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极度不匹配之外,我更佩服那些敢于吹嘘自己的求职者。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甚至连一个都没开过淘宝店的人,就成功获得了一个大工厂的老板的信任,担任电商业务负责人,主持筹建该公司的电商事业部(估计很多人很想知道这个人后来怎么样了,我告诉你吧,他干了两个月后就呆不下去自己辞职了)。你是不是觉得触目惊心?

  去年我也跟很多人探讨过这个话题,结论是这个问题目前也无法解决,因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商行业人才的供不应求状况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再加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总有些人能成功的忽悠到一些土老板,总有一些土老板会被那些奇葩忽悠到。

编辑:阿云    

版权所有 © 2009-2024 云南自由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昆明58同城|合作伙伴|法律政策|关于我们
滇ICP备2021008097号
服务地址:昆明万达南塔13层

手机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