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重庆晚报 更新时间:2011-12-19 18:06 浏览次数:4243
淘宝网(微博)公告显示,12月12日凌晨刚过,短短1分钟内,270万网民涌入淘宝网络。不到10分钟,淘宝网成交笔数51万笔,支付宝(微博)交易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据淘宝网官方微博数据,12日当天,淘宝网成交额达到43.8亿元。
消费者称花钱买罪受
第一宗罪:技术故障频发,购物体验不佳。12日凌晨大促销开始的头几个小时里,支付系统间歇性崩溃、购物车中半价商品消失、放入购物车参数错误等问题困扰了不少消费者,不少消费者反映当时网络“非常拥堵”,平时只需几秒钟打开的网页要等待好几分钟才能显示,经常出现网页错误的界面。同济大学大四学生陆苑说,这些技术性问题使得她网购的心情非常焦虑,“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第二宗罪:特价商品躲猫猫。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上海白领王舒告诉记者,她在11日看中了一款某服装旗舰店承诺将成为对折包邮商品的大衣,计划在12日凌晨拍下来。“熬到12点刷新后,在网店里一下子就找不到这件衣服了,收藏的链接显示为错误,我不死心,13日一早又去看了一下,发现这款大衣又神秘地以原价出现了。”
事实上,因商品下架造成购物车商品消失、交易取消的现象在此前“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屡见不鲜,多位网友在微博和论坛上说,原本已经收藏好的商品到了大促销时段就被下架,直到大促销结束后又再度神秘出现。
第三宗罪:先提价,再打折。12日一早就有网民在天涯论坛发布帖子称某些商店先提价再打折,促销价格水分太大,欺骗消费者。
“某网店宣称一款金缕梅玫瑰水打4折销售,我觉得这么低的折扣不怎么可能,就多留了个心眼。仔细查看成交价格记录后,我发现大促销前这款产品的成交价格是75元,但在12日当天所谓的‘四折价’还要65.03元,根本就是虚标原价,欺骗消费者。”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张璐告诉记者。
互联网案件查处难
专家指出,网购大促销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期望,而消费者“逢促必买”的心态也给不法商家带来钻空子的机会。中消协公告显示,根据各级消协组织统计汇总,2011年第三季度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50022件。其中,互联网类投诉5674件,投诉量排名居第七位,比去年同期增加252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认为,在没有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的情况下,购物平台很多时候难以追溯到个体商家,导致部分商家打“擦边球”不当得利。而网络交易的异地性则提高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网络交易的异地性决定了互联网案件查处和追责往往很困难,因为很多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在哪里?”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孙颖说。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避免不诚信企业利用消费旺季钻空子,通过优胜劣汰,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网店的良性竞争,引导业态从低价竞争转向质优竞争.
编辑:辉哥